Text 劉秝緁, Cover photo 叮咚
去年冬天就開始熱鬧的「鹽水月津港燈節」與「龍崎光節空山祭」,作為台南雙燈節,座落在你沒去過的台南一南一北,用各種發光的形式點亮到二月,讓人們在台南走得遠一點,遠離熟悉又美味的市區,隨燈光的指引,發現小鎮魅力。
邁入第十年的月津港燈節,是台灣唯一榮獲德國紅點設計獎的燈節,從當地藝術家自發舉行,到國外藝術家都慕名自薦作品,可以說是十年有成;而初亮相的空山祭,則是由月津港燈節前幾屆的作品延伸而出的策展,甫登場即大放異彩,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突破十萬觀展人潮,更因好評而延長展期。藝術能夠復興小鎮嗎?這次初耳參與活動講座,從各個主辦單位的策展角度,帶大家認識台南雙燈節。
✧。:.゚月津港燈節.:。✧
從燈節逐步邁向藝術造鎮
細數「一府二鹿三艋舺」是清代時期台灣繁榮的三大港市,而其實位居末端還有一個「四月津」,位在台南鹽水的月津港,也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貿易港口,鹽水可以說是因港而成鎮的。
不過,後期在逐漸淤積後關港,連帶著小鎮衰落與老化,就這樣沈寂已久,直到2010年月津港水域整治完畢,在地藝術團隊「禹禹藝術工作室」在元宵節時首度沿著月津港畔策劃燈節,沒有造型燈籠、亦沒有生肖大觀園,就此播下了月津港燈節的藝術種子,第二年即獲得政府資源挹注,從第一年的2萬人參與,至去年已經30倍成長,吸引60萬人前往這座小鎮朝聖。
禹禹藝術工作室這次以竹材打造虛實與光線交會的「光際,之間」。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
策展團隊都市藝術工作室 UrbanART Studio的葉書維分享道:「一開始民眾不適應沒有生肖、水舞的燈節,但是後來也逐漸感到驕傲,說雖然看不懂但也樂於向外來觀光客推薦。」
而作品的尺寸從一開始的一兩米,當地老人家反應看不清楚,這次在「運用幻象-洞」的作品上挑戰直徑十米的尺寸,以流星燈創造出流動的燈光,不只是又大又清楚,也呼應本屆主題海市蜃樓的一體多面性,在靜態中表現景深的錯視圖形。
有用主張在月津河上打造直徑30米的「運用幻象-洞」。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
鹽水是標準的人口老化城市,這十年因為藝術介入,而有了新的刺激,甚至開啟與國際交流的互動。
2017年曾與京都「東山花燈路」進行城市交換計畫,在月津展出藝術家森岡厚次率京都造形藝術大學學生的作品,台南藝術大學團隊也隨後前往日本展出;2018年更榮獲德國紅點(reddot award)的「紅點傳達設計獎」(Communication Design)的肯定;也曾收到法國Pitaya藝術團隊的自薦提案,成了2019年的「隨光飛翔」作品;2020年,更邀請到最初在阿姆斯特丹燈節登場的荷蘭藝術家Ralf Westerhof,展出他以嬰兒床上的旋轉玩具為靈感的「光繪生活」(Drawn in Light)。
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的老師森岡厚次以佇立在港邊守候為靈感,打造「人魚的旋律」。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
日本藝術家千田廣泰以蜂炮場景為靈感的「崩世光景」。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
從阿姆斯特丹燈節首度來台的荷蘭藝術家Ralf Westerhof 作品「光繪生活」。圖片來源:月津港燈節
十年的燈節,已經成了地方的重要節慶,團隊期望更進一步統籌地方與藝術的文化連結,將短期的燈節逐漸轉型為常設性展覽以及保存當地的生態博物館。
葉書維說:「2010的鹽水燈會,是當地藝術家舉辦有別於傳統的特色燈節,那時候台灣的燈會還很少,這樣的做法也很新鮮。然而這幾年藝術策展、大地藝術節的風氣興盛,月津港都燈節也逐漸沒有特色了,我們正探索藝術介入城市的更多可能。」
2019年11月底啟動「月之美術館」計畫,這個美術館在地圖上搜尋不到館址,因為它是由好幾條鹽水的巷弄所組成,整座小鎮都是藝術基地,積極舉行相關工作坊、藝文行旅、閒置空間活化等,期望逐漸達到地方創生的遠景。
圖片來源:月之美術館
✧。:.゚龍崎光節-空山祭.:。✧
用燈光實驗空空如也的可能性
「把這些光蟲抓到龍崎虎形山應該很不錯。」取自月津港燈節的藝術家辛綺之作,鹽水的創作能量南向到龍崎燈節-空山祭,這個旨在活化台南、融合龍崎地方的藝術祭,不但將作品沿著山的路徑設置,還透過講座、生態導覽、工作坊、市集等活動,點亮了龍崎的可見度,還一舉獲得了「全國最美山林燈節」的美稱。
圖片來源:龍崎光節-空山祭
空山祭始於文化局長邀請策展團隊一起去爬山,策展人暨藝術家辛綺說:「第一次爬虎形山時我深深感受到這塊地域的神秘感,地形起伏跟環境都很特別,從我們自身的體驗與龍崎掩埋場事件為發想,製作出了策展理念的動畫——『空空的山』。」
具有國際級地質學環境,龍崎有著遼闊且絕美的自然景觀與惡地地形,過去曾因垃圾掩埋抗爭成功受到關注,這樣的山城自然茂盛,人口流失而逐漸沒落,是台南市人口數最少的行政區,大家笑稱是「好山好水好空曠」,但也默默以「竹之故鄉」為驕傲,團隊將此化成動畫,在空山祭入口播放。
以「空空的山」為題,實則述說一個關於「價值的選擇:看見生命」的概念,龍崎的「空」,有不過分開發、不被定義的背景,保留了自然生態與鄉土文化之寬闊。期望以空為名,透過光指引虎形山的豐富與美滿,而觀者的理解,則能對生命價值的有所選擇。
圖片來源:龍崎光節-空山祭
空山祭由曾參與燈節的陳雋中和辛綺策劃,大量與當地的學生、居民、竹編工藝合作。
像是艸非火團隊製作的「光蟲竹燈」,即是與竹編達人張永旺和瓦豆燈光設計聯合製作,參觀者可於服務台借領,在觀展後歸還;「龍崎之想像生物」更是藝術家辛綺協同龍崎國中、國小的作品,透過竹筒投射出一條光廊,投影出想像中的怪奇物語,讓空山之空,充滿想像的空間;由藝術家楊芳宜結合了當地里民的編織而成的「團結之網」,使用回收塑膠袋為材,以虎形山中的金姬蛛為靈感,在樹林間編織出一個個巨型的網,更有將自然、當地與藝術連結起來的隱喻。
藝術家辛綺與龍崎的學生們對山中的生物投出「龍崎之想像生物」。圖片來源:龍崎光節-空山祭
藝術家辛綺透過場地討論不同議題,打造出「寧靜・秘境」、「烏雲來了」、「共生」三件螢光色的奇幻作品。圖片來源:龍崎光節-空山祭
約40分鐘的登山路程,闖關式的觀賞9件現地創作的藝術作品,奇幻風格的裝置有別於正式的燈節,隨著一路從吊橋到上上下下的階梯,激發人們上山探險的野性。辛綺進一步說明這條路徑安排的意涵:「在進吊橋前與回來後,剛好一圈回到原點,雖然身處同個地方,但心裡價值轉換了。所謂的空其實是未知,是我們對這裡的想像,但實際體驗之後,空這個字就變得有趣了,這就是空到滿的轉變。」在七週不到的展期間,已經有超過14萬的參觀人次,市長黃偉哲已宣布續辦第二屆。
圖片來源:龍崎光節-空山祭
「南龍崎、北鹽水」,藉由光之引領,前往未曾相遇過的城市,更在深入當代藝術的作品中,在大大小小的觀者心中,落下了美學的種子。也許看不懂,也許還在為藝術與生活劃界線,但每一次的親身參與,都是拉近距離的可能。
因月津港的復興而重生的鹽水,因月津港燈節而有了別於鹽水蜂炮的新印象。還充滿許多未知的可能性,龍崎光節空山祭,已經確實的傳遞空山不空的本領。
「大家看到的雖然是偏鄉,但它的確是一塊寶地,而每一塊台灣的地都是。」最後再次引用空山祭的策展人辛綺之言:「藝術進駐只是一個提點,留了龍崎印象在大家心裡,但就像光蟲總有一天他還是飛走,所以努力讓龍崎繼續被看見是要靠當地人、大家一起維護、一起成長的」
藝術沿著河開花,沿著山脈播種,在在引人重新認識被歷史遺忘的小鎮人情,而參與,就是延續最好的可能。
[Info]
⎔2020 月津港燈節Yuejin Lantern Festival
展期:2020年01月18日~02月16日
地點:臺南市鹽水區月津港
⎔月之美術館
展期:2019年11月23日~2020年02月16日
每日點燈時間:17:30~23:00
展演地點:鹽水歷史街區 中正路立面、月津故事館、一銀巷、連成巷、王爺巷、魚鱗巷
⎔龍崎光節- 空山祭Longci Light Festival
展期:2019年12月21日~2020年02月09日 (1/11休展)
平日/17:30~21:00(最後入場時間20:20)
假日/17:30~22:00(最後入場時間21:20)
地點:臺南市龍崎區 虎形山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