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在地相遇,牽起熊本與台灣的默契「台熊祭祭 2025 in 合志市」會後報告!

    Main Visual Photo_EGG, Photo_Takashi Gomi

    不畏風雨或豔陽,第二屆「台熊祭祭」(2025年5月17日至18日)在熊本縣合志市順利舉辦,台日友好再度相會。由「台熊祭々實行委員會」主辦的日台文化交流活動,在熊本縣、合志市、菊池市、大津町、台北駐福岡經濟文化辦事處以及株式會社熊本DMC等多方單位的支持下盛大展開,整體交流的規模與探索的深度相較去年明顯擴大,儼然成為串聯熊本地方與國際所注目的交流平台。

    本屆活動由「Time Out Tokyo」營運單位 Original Inc. 代表伏谷博之與台灣媒體《初耳/hatsumimi》主編小路輔兩位長年關注日台交流、擁有豐富文化策展經驗的策劃者共同擔任製作人,企圖透過地方連結與策展實踐,促成此場跨越國境的雙向對話。

    活動一共邀集37家品牌,其中來自台灣各業界的11個品牌,除了有再度參加並帶來首度亮相的新品與活動限定商品,更有不乏首次登陸熊本的參與者。為深化交流,主辦單位延續首屆活動的作法,在市集的活動前夕特別舉辦台灣與熊本在地業者的交流活動,提供彼此認識、分享經驗的機會,讓「文化交流」從展售走向實質對話與合作。

    台熊祭祭」市集活動的主場熊本,是日本重要的農業大縣之一,以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多樣的氣候條件與優良水質,發展出多樣化且高品質的農產品,素有「日本的糧倉」之稱。

    因應這樣的文化背景,在策劃之初便決定加強邀集能與之呼應的台灣品牌,如來自新北市坪林,擁有好山好水自然條件,加上青農返鄉扎根百年茶鄉的台灣茶品牌「有種茶 U Chung」、以宜蘭土地之味和自然發酵的「穗穗念・台湾一口の風土 Taiwan’s Terroir in a Bite」、以及由結合台灣生產者、台灣產品製作者、米其林綠星餐廳的人們所誕生的聯盟品牌「木耳 Muer.」,秉持著「如何透過料理的『遺棄物』循環更好的美味」,將餐飲產業、釀酒產業的廢棄但品質優良的材料,精密地再製成精彩的「循環食品 Recycle Food.」等,不僅讓更多日本觀眾認識台灣的創意品牌與生活文化,也進一步加深台日地方層面的互信與連結,成為台日友好關係的具體體現與持續推進的縮影。

    台灣的參展者們,在微涼的初夏午後,陸續抵達阿蘇熊本機場。與去年初次造訪的忐忑不同,這一次許多再度參戰的台灣品牌選擇提前抵達,帶著熟門熟路的腳步與愉快的心情回到這片風起雲湧的火山土地,穿梭於熊本與福岡之間,在出攤前先為自己充電,也為即將開始的交流注入更多的靈光乍現。

    所有來自台灣的參展品牌,在市集開幕前一日齊聚一堂,踏上前往「夢・大地綠谷(Green Valley)」的交流行程。這座座落於阿蘇山腰的開闊場地,宛如為迎接遠道而來的旅人鋪展的迎賓綠毯,初夏嫩綠從腳下蔓延至視線盡頭,風吹過草原,帶來青草香與泥土氣息,牛隻悠然覓食,野菜在風中微微搖曳,每一個細節都彷彿低語著這片土地的生命力。由當地工作人員親自領路,一邊行走,一邊分享這塊土地的深層脈絡:為了保育草原,居民至今仍維持「野燒」的傳統農法,透過火的循環來延續草地的生態平衡;阿蘇地區同時也是九州水資源的命脈,其廣闊火山地形與豐沛雨量,孕育了九州數百萬人的用水與農業灌溉。

    遠離城市喧囂的行程風景格外優美,更是一場關於土地與人如何共生的深度體驗。在山景之間聆聽熊本的故事,感受這片土地如何被照顧、被延續,也間接理解市集之外,更真實的地方文化與價值。

    在自然美景環繞下享用的午膳之後,一行人繼續來到集結全國企業進駐的衛星辦公空間與創意支持平台的「ASO&Co.」,一處及眾人力量,致力推動地方創生與自然共生的永續理念空間,同時也是推廣阿蘇草原保育與區域創新行動的重要據點。

    「ASO&Co.」進一步地了解當地長年推動的「阿蘇草原再生計畫」,這項行動致力於保護阿蘇廣袤草原的生態環境,傳承地方與自然共存的智慧與實踐。現場也展示了以「包容萬物的土地力量與人與自然的共生」為靈感所創作的阿蘇主題香氛「SO-GEN ASO」系列,包括芳香噴霧與複方精油等,由香氛調香師齋藤智子操刀設計,並與「47 SCENTS OF JAPAN」計畫合作,選以香氣為載體、活用在地素材、透過氣味傳遞日本47個都道府縣風土魅力的創新企劃。

    除了體驗熊本的美食、美景,以及與為在地努力的人們對話交流之外,還有更多面向與經驗值得台灣的我們學習與反思。

    熊本所處的九州與台灣同樣為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上的島嶼地區,兩者皆擁有多山的地形,並坐擁豐沛的溫泉資源與農業條件,不僅在自然地貌與氣候上擁有許多相似之處,也同樣面臨著頻繁的自然災害挑戰。而這些地理與環境上的共通性,使台日在面對自然與共存的課題上,產生了深刻的共鳴與交流可能。有鑑於此,市集前日的熊本再探索選擇來到熊本縣廳的防災中心暨展示學習室作為尾聲。

    熊本縣防災中心作為縣內防災教育與應變的核心設施,致力於提升居民的防災意識與應對能力。中心內設有模擬地震體驗區、災害資訊展示廳等,透過互動式學習,讓民眾深入了解災害發生時的應對措施。不僅是防災知識普及的場域,更是透過「可視化」方式讓災害歷史具體而感的空間。其中實體展示的「地層剝離標本」,更直接取自於2016年熊本地震中發生錯動的地表斷層,是全日本首次將實際地層變動完整剝離後搬進室內展示。標本清晰呈現地震造成的地表滑動、土壤斷裂與高低差,是地震造成自然變化的「原形保存」,也吸引許多特此前來的海內外研究學者親身探訪。

    經過前一天溫馨且深入的交流,參與者們彼此間的距離拉近。懷著對彼此文化的理解與好奇,翌日迎來的市集彷彿也被這份熟識與期待渲染得更加熱絡。

    「台熊祭々」的市集節奏,就像熊本的合志市這座鄉間小城的日常一樣,不疾不徐,溫柔純樸。

    歷經初夏午後的陣雨與陽光還有綠意交織洗禮,攤位間的人潮不喧囂,卻帶著滿滿對台灣的好奇與熱情,來自台灣的品牌朋友們如「有種茶 U Chung」與「穗穗念,台灣的一口風土」觀察到:熊本的居民雖然生活步調悠緩,卻非常願意接觸新鮮事物。不論是從未聽過的台灣茶款或特色風味,他們總是懷抱興趣地停下腳步、細細品味。在這樣自然純真的氛圍中,文化的交流也變得格外真摯可愛。

    而在市集的一隅,設計包裝前衛新穎,提倡永續循環食品的「木耳 Muer.」,也讓許多日本來客駐足探詢。品牌以台灣特有的茶款為湯底,搭配來自台灣米其林餐廳特製的風味調料,將台灣茶的香氣與在地食材的層次融合其中。貼近日本熟悉飲食生活的食物設計,正是台灣品牌對日本文化的致敬與對話:透過日本人熟悉的「茶泡飯」形式,引領味蕾進入一場屬於台灣風土的溫柔冒險。每一口,都像是在說:「這就是台灣的味道,請慢慢認識我們。」

    由擁有日本成長背景的正港台灣人riteco(莉婷子)經營,蒐羅並設計兼具故事性與實用性的雜貨日用品,將台灣元素轉化為生活中有趣的存在。

    為了逐年加深在地台日的友好交流,市集策劃團隊除了精選來自台灣的品牌,也積極探詢熊本在地與台灣主題相關的品牌,如首次出攤的「八景水谷ベイク(Hakkeisuigen Bake)」便是深受在地人喜愛的烘焙品牌,以「日常中微小而確實的幸福」為理念,專注於製作質樸卻令人難忘的甜點。

    品牌名稱源自熊本市的「八景水谷」地區,象徵著清澈水源與自然環繞的寧靜氛圍,也呼應品牌對於食材純淨與手作溫度的堅持,並「台灣古早味蛋糕」為主打商品,口感蓬鬆柔軟、甜而不膩,由日本人詮釋的台灣好味道,成功融合了台灣甜點的親切與日本職人精神的細緻講究,獲得同場出攤的台灣品牌或是移住熊本的台灣朋友的一至好評!

    第二屆「台熊祭々」不僅延續了第一屆的成果,更在台日品牌交流、市集活動推廣台灣文化的基礎上,開展出更深層次的連結。透過活動前舉辦的業者交流會,台灣與熊本在地品牌彼此熟識、交換想法,進一步促成實質合作。例如台灣品牌「木耳 Muer.」與熊本合志市的人氣咖啡店「JICCA」攜手舉辦的限定餐會「台灣Night」。

    有別於白天歡快的戶外市集,活動以台灣夜市風格定食為靈感,營造溫馨而親密的用餐氛圍。

    熟悉的茶葉蛋、鹹酥雞、麻醬涼麵、藥膳雞湯等道地滋味搭上「木耳 Muer.」精選的茶品與調酒,不僅讓當地居民品嚐到零時差的台灣風味,主理人大大也不藏私地將台灣食譜分享給合作店家,期待來自台灣的好味得以延續,同時也展現台日雙方從認識到共創的進程,更將台灣本地直送在地的理念做了精彩的實踐。

    熊本與台灣的連結,似乎透過「台熊祭祭」開始找到恰好的節奏與默契,期待日後也能不疾不徐漸進地種下各界交流之後,開枝散葉的繁花和綠蔭。

    [Info]
    台熊祭祭 2025 in 合志市
    www.instagram.com/taikumasaisai/


    日期:2025年5月17日(六)~18日(日) 9:00~17:00
    地點:熊本縣農業公園COUNTRY PARK
    主辦:台熊祭祭實行委員會、アワシティブランディング
    後援:熊本県、合志市、菊池市、大津町、菊陽町、山都町、台北駐福岡経済文化弁事処(台湾領事館)、熊本日日新聞社、くまもとDMC、ラブエフエム国際放送
    協贊:肥後銀行、コスギ不動産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新産住拓、熊本銀行、ハイコム、イワタニ南九州、マイスティア、熊本電気鉄道、坂口建設、ホシザキ南九、セイブクリーン、にしけい、合志市商工会、西部ガス熊本、三好ホールディングス、サンコーライフサポート

  • RECENTRY
    「here Kyoto 」海外首店落腳台…
    從設計出發,翻轉城市觀光印象,2025花…
    從私宅到旅宿,以「穴吹邸」作為探索香川文…

    ALL

    AREA
    TAIWANJAPAN

    NEWS

    ARCHIVE

      Warning: Use of undefined constant yearly - assumed 'yearly' (this will throw an Error in a future version of PHP) in /home/aheysjcc/hatsumimi-mag.com/wp-content/themes/hatsumimi2022/tmp_sidebar.php on line 28
    • 2025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